大模型
大模型最新資訊,投資界全方位播報大模型相關話題,全面解讀大模型投資、融資、并購等動態(tài)。
GPT應用商店正式上線:好用但生態(tài)非常混亂,還有人刷榜
2024 年一定是大模型應用井噴的一年。那些在大模型領域上慢 OpenAI 一步的大廠們,在卷了一年模型之后,也是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到應用層上了。AI語音語言賽道「思必馳」完成新一輪首期2億元融資
思必馳將繼續(xù)提升語言大模型及對話式人工智能技術在物聯(lián)網智能終端以及數字政企行業(yè)場景下技術創(chuàng)新與產業(yè)規(guī)模化落地能力從AI Ready到AI Native,大模型落地沒有捷徑
AI 將會是水電煤一樣的底層能力,不是所有人都要自己產水產電,而是思考如何用好它們。企業(yè)需要一個好的工具和平臺來讓自己迅速入局。2024年,人工智能芯片展望
我們預測,2024年將會是人工智能持續(xù)火熱的一年,與2023年不同的是除了云端人工智能保持熱門之外,我們預計終端應用場景也會成為新的人工智能需求增長點。生成式AI的2023
關于開源或閉源 AI 模型是否更安全的爭論仍在繼續(xù)。開源模型促進研究,但存在濫用風險,而閉源 API 提供更多控制,但缺乏透明度。ChatGPT之外,美國大模型搞到什么程度了?
中國大模型的參與者同樣眾多,頭部科技企業(yè)(阿里、百度、騰訊、華為等)、新創(chuàng)公司(智譜AI、百川智能等)、傳統(tǒng)AI企業(yè)(科大訊飛、商湯科技等)以及高校研究院(清華、復旦、中科院等)均已深度布局,并正逐漸...2024年的生成式AI,到底該投什么?
沿著這個邏輯,當我們在尋找生成式AI的投資機會,倒不如多問自己幾句:什么能力是生成式AI獨有,而以前不具備的?小紅書,有了自己的ChatGPT
接連試水三個AI應用,這種內測模式小紅書已經維持了半年的時間。自始至終低調冷靜的背后,也許是慢工出細活,也許是小紅書自己也沒想好:AI有了,然后呢?2024年的生成式AI,到底該投什么?
隨著后續(xù)越來越多的AI應用廠商進入到實質性商業(yè)化階段,AI領域的投資也將進入更加復雜的階段。工業(yè)大模型:錘子有了,釘子在哪里
業(yè)界把大模型在消費端的落地比作“平原戰(zhàn)”,而把在工業(yè)制造領域的落地比作“山地戰(zhàn)”、“高原戰(zhàn)”,后者比前者的難度要復雜得多。國產OS,逃出安卓囚籠?
作為現階段無法逾越的市場趨勢,各家OS的不斷進化,也意味著智能手機行業(yè),距離iOS、安卓兩強爭霸的落幕,又近了一步。被OpenAI「封號」,字節(jié)跳動的算盤
在模型層創(chuàng)業(yè)已近尾聲的今天,比起數據,更能拉開差距的,是側重點不同的訓練方式,以及由此打造的各種功能。時代級機遇應該如何把握?二十位行業(yè)大咖齊聚MEET2024智能未來大會
2023年,生成式AI的發(fā)展讓所有科技公司都仿佛站在「新起點」上,圍繞大模型展開的新應用、新終端、新模式等變革。為何大模型創(chuàng)業(yè)明星公司都是清華系?
“清華系”的這片AI星云,又將孵化出怎樣閃耀的未來世界?萬物有時,且讓我們靜靜等待。